近幾年,農業機械行業持續處于低位,而且今年初也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,但得益于國家及時出臺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、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、2020年農業生產發展項目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和措施,農業機械行業表現出了逆勢快速增長的趨勢,從而帶動農機“鋼需”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。
農機行業“低谷”已過 政策支撐力度空前
螺旋鋼管廠家據悉,農業機械行業在經歷了2004年到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帶來的“黃金十年”后,從2015年開始,農機市場進入了持續三年的“低谷”期,以農機中的代表機械--大中型拖拉機為例,2015年產量為68.82萬臺,而到2018年最低點僅有24.35萬臺,下降65%。2019年出現回升,產量為27.76萬臺,同比增長14%,這表明我國農機市場正在走出“低谷”,今年以來,由于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加大,我國農業機械行業呈現強勁發展的勢頭。
近年來,在《農業機械化促進法》、農機購置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促進下,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快速發展。2020年,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啟動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,調整完善農機購置補貼范圍,加快農業機械研發和應用,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。而且,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完善農機補貼政策,農業農村部、財政部、商務部聯合印發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指導意見》,工信部、交通運輸部、農業農村部聯合采取多項措施支持農機企業復工復產。
農機購置補貼是中央重要強農惠農政策之一,是《農業機械化促進法》的法定要求。2004年-2019年,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200多億元,支持3500多萬農戶購置機具4500多萬臺(套),為我國農業生產進入機械化主導的新階段發揮了根本性的作用。截至到2020年9月15日,全國已實施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54.48億元,實施進度同比提高50.38個百分點,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186.09萬臺(套),受益農戶159.63萬戶。這充分顯示了農業各產業對機械化的強勁需求。
農機產品多樣化 “鋼需”發展新機遇
今年以來,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,但農機行業卻呈現出了良好的增長態勢,據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,8月份中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為55.3%,環比上升2.9個百分點,同比上升10.2個百分點。尤其是二季度以來,隨著糧食市場的需求增強,以拖拉機為主的農機市場產銷量均釋放明顯的回暖信號。
8月份,大中馬力段輪式拖拉機銷量57868臺,同比增長134%。8月份大中型拖拉機產量24296臺,同比增長26.8%。其中,8月份,國內大型拖拉機產量6579臺,同比增長60.7%;1-8月,國內大型拖拉機產量實現39449臺,同比增長47.6%。8月份,國內中型拖拉機產量實現17177臺,同比增長13.4%;1-8月,國內中型拖拉機產量實現175944臺,同比增長7.9%(詳見圖1)。
農業機械包括農用動力機械、農田建設機械、土壤耕作機械、種植和施肥機械、植物保護機械、農田排灌機械、作物收獲機械、農產品加工機械、畜牧業機械和農業運輸機械等,還包括林業機械、漁業機械和蠶桑、養蜂、食用菌類培植等農村副業機械。在農業機械制造中,常使用具有耐蝕、耐磨、減摩、耐沖擊和耐疲勞等性能材料,其中,常用的鋼材品種包括:低碳鋼焊接鋼管、低合金錳鋼管、無縫鋼管、冷彎型鋼、熱軋型鋼、低合金鋼、合金鋼、軸承鋼等。2019年,我國農業機械裝備保有量2.01億臺(套),農機總動力達到10.3億kW,總動力比2004年增長60%;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%,比2004年提高近36個百分點。
但與現代農業發展新需求相比,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平衡、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,很多方面的機械化程度還很低。2018年底,國務院印發的《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》指出,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、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,力爭到2025年,農機裝備品類基本齊全,產品質量可靠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全國農機總動力穩定在11億千瓦左右。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%,糧棉油糖主產縣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,丘陵山區縣(市、區)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5%,設施農業、畜牧養殖、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達到50%左右。
湖南涂塑螺旋管廠家指出,目前,農業農村部已經將支持生豬等畜產品生產的自動飼喂、環境控制、疫病防控、廢棄物處理等機具裝備納入補貼范圍,補貼購置畜牧機械7.7萬臺套,同比增長一倍,推動了畜牧機械化加快發展。而且農業農村部、財政部也將茶葉色選機、茶葉輸送機、茶葉壓扁機、果樹修剪機、食用菌料裝瓶(袋)機、果園軌道運輸機、秸稈收集機等7類丘陵山區特色產品納入全國補貼范圍,支持貧困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。隨著國家大力抓好糧食生產,增加農業投資,前期發布的各項利農扶農政策在各地的陸續落地,將會繼續提振農機市場,同時也有助于農機行業的轉型升級。而且國家繼續優質高效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,強化農機資源配置,擴展購機補貼種類范圍,推動機械化向畜牧業機械化和設施農業機械化領域拓展,向高質高效綠色發展等方面聚焦,推進農業機械行業的全面發展,這也會為農機“鋼需”的發展帶來新機遇。